生命,从小溪的流淌中获得;青春,在飞流的倾泻中闪光;存在的价值,于大河的奔流中呈现。读书之法,在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这里是爱岗的小编为大伙儿找到的同事送别赠言句子【优秀10篇】,欢迎阅读,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敬辞也作敬词是含尊敬口气的用语也是对人礼貌的一种用语可以体现很多人的文学修养。
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其中敬辞是其中很重要的一部分很多常用敬辞敬语都是自古慢慢发展演化而来。
阁下---本义指楼阁之下借指在楼阁之下待命的下属人员。
为了表达对上者的敬意古人在称呼对方时不直呼其人而轻呼其待从者转告之“因卑以达尊”。
这样“阁下”就逐渐泛化成了一般的敬称。
夫人---“夫人”一词在古代有特定的含义《礼记·曲礼下》“天子之妃曰后诸候曰夫人。
”诸候的妻子称作“夫人”。
明清时一二品官员的妻子封为“夫人”。
后来用“夫人” 来尊称一般人的妻子有抬高对方身份之意。
尊---本义是“酒器”即后来的“樽”字。
段玉裁《说文解字注》“凡酒者必实于尊以待酌者 凡酌酒者必资于尊故引申以为“尊卑”字。
” 古人饮酒十分讲究礼仪敬酒往往是必不可少的环节。
必定要举“尊”。
敬酒这一动作和酒器“尊”之间的关联性经过长期的积淀形成了固定的联想于是“尊”字也就引申出了“尊敬 ”义进一步抽象化获得了敬辞的语用功能。
常用敬辞敬语有很多可以分为敬辞谦辞婉辞客套语几个类别。
“令”字一族用于称呼对方的亲属。
如令尊称对方的父亲令堂称对方的母亲令郎称对方的儿子令爱、令媛尊称对方的女儿令兄、令弟、令侄等。
“拜”字一族用于自己的行为动作涉及对方。
如拜读指阅读对方的文章拜访指访问对方拜服指佩服对方拜贺指祝贺对方拜托指托对方办事情拜望指探望对方。
“奉”字一族用于自己的动作涉及对方时。
如奉告告诉奉还归还奉陪陪伴奉劝劝告奉送、奉赠赠送。
“惠”字一族用于对方对待自己的行为动作。
如惠存多用于送人相片、书籍等纪念品时所题的上款请保存惠临指对方到自己这里来惠顾多用于商店对顾客来临惠允指对方允许自己做某事惠赠指请求对方赠送财物等。
“恭”字一族表示恭敬地对待对方。
如恭贺、恭候、恭请、恭迎、恭喜等。
最常见的如“恭喜发财”、“恭贺新禧”。
“垂”字一族用于别人多是长辈或上级对自己的行动。
如垂爱都用于书信称对方对自己的爱护垂青称别人对自己的重视垂问、垂询称别人对自己的询问垂念称别人对自己的思念。
“贵”字一族称与对方有关的事物。
如贵干问人要做什么贵庚问人年龄贵姓问人姓贵恙称对方的病贵子称对方的儿子含祝福之意贵国称对方国家贵校称对方学校。
常用敬辞 卫冕指竞赛中保住上次获得的冠军称号。
惠赠敬辞指对方赠予财物 惠允敬辞指对方允许自己做某事 驾临敬辞称对方到来 见教客套话指教我如“有何见教” 见谅客套话表示请人谅解 借光客套话用于请别人给自己方便或向人询问 借重指借用其他人的力量多用做敬辞 金婚欧洲风俗称结婚五十周年 金兰可用做结拜为兄弟姐妹的代称如“义结金兰” 进见前去会见多指见首长 进言向人提意见尊敬或客气的口气如“向您进一言”、“大胆进言” 晋见即进见 觐见书朝见君主 垂问敬辞表示别人多指长辈或上级对自己的询问。
垂爱书敬辞称对方多指长辈或上级对自己的爱护多用于书信 久违客套话好久没见 久仰客套话仰慕已久初次见面时说 问鼎指谋图夺取政权中性词 伉丽书夫妻如伉丽之情 劳步敬辞用于谢别人来访 劳驾客套话用于请别人做事或让路 留步客套话用于主人送客时客人请主人不要送出去 蒙尘书蒙受灰尘指君主因战乱逃亡大外 名讳旧时指尊长或所尊敬的人的名字。
内眷指女眷 内人对别人称自己的妻子 赏脸客套话用于请对方接受自己的要求或赠品 舍间谦称自己的家也称“舍下” 舍亲自己的亲戚。
泰山、泰水岳父、岳母 托福客套话依赖别人的富气使自己幸运。
敬辞分类 一敬辞 钧座——指尊长或上级的位置。
钧用于有关对方的事物或行为针对尊长或上级使用。
钧裁——请尊长或上级裁决事情。
钧签——请尊长或上级鉴别。
钧启——请尊长或上级开启。
光顾——称客人来到商家多用来欢迎顾客。
惠顾——多用于商店对顾客。
惠用于对方对待自己的行动。
如家具展销敬请惠顾。
惠赠——指对方赠予财物。
惠存——请别人保存自己的相片、书籍等纪念品。
惠允——指对方允许自己做某事。
惠临——指对方到自己这里来。
莅临——称贵宾来到。
光临——称顾客来到。
驾临——称对方到来。
驾指车辆借用为敬辞称对方。
如敬备菲酌恭候驾临。
璧还——用于归还原物或辞谢赠品。
璧谢——退还原物并且表示感谢多用于辞谢赠品。
雅教——称对方的指教。
雅用于称对方的情意、举动。
雅意——称对方的情意或意见。
雅正——指把自己的诗文书画等送给人时表示请对方指教。
斧正——用于请人改文章。
也作斧政。
呈正——把自己的作品送请别人批评改正。
也作呈政。
垂讯、垂问——表示别人多指长辈或上级对自己的询问。
垂念——长辈、上级挂念自己。
如承蒙垂念不胜感激。
垂爱——称对方多指长辈或上级对自己的爱护多用于书信。
拜辞——向别人告别。
拜读——读别人的文章。
拜访——访问别人。
拜服——对别人佩服。
拜贺——向别人祝贺。
拜托——托人办事。
奉送、奉赠——赠送。
奉用于自己的举动涉及对方。
奉达——告诉、表达多用于书信。
奉复——回复多用于书信。
奉告——告诉别人。
奉托——拜托。
奉陪——陪伴、陪同做某事。
高足——称呼别人的学生。
高就——指人离开原来的职位任较高的职位。
高见——高明的见解用于称赞对方。
高寿——用于问老人的年纪。
高堂——尊称别人的父母。
台端——旧时称对方多用于机关、团体发给个人的函件。
如谨聘台端为本社戏剧指导。
台甫——旧时用于别人的表字。
台驾——旧时称对方。
如敬侯台驾光临。
台鉴——旧式书信套语用在开头的称呼之后表示请对方看信。
令尊、尊公、尊大人——称对方的父亲。
令用于对方的亲属或有关系的人。
令堂、太君——称对方的母亲。
令亲——称对方的亲属。
令爱令媛、千斤、玉女——称对方的女儿。
令嗣、令郎、哲嗣——称对方的儿子。
令正、令阃kǔn——称对方的妻子。
令坦——称对方的女婿。
昆仲、昆弟、昆季——称对方的兄弟。
长为昆幼为季。
冰翁、泰山——旧时称妻之父。
孺人——旧时称大夫之妻。
少君、公子——旧时对别人儿子的尊称。
丈人——旧时对年长人的尊称。
令兄——称别人的兄长。
令妹——称别人的妹妹。
贵庚——问别人的年龄。
可用于中、青年人。
贵体——称别人身体。
贵姓——问别人的姓氏。
贵恙——询问别人的疾病。
贵干——询问别人要做什么。
俯就——用于请对方同意担任职务。
如经理一职尚祈俯就。
俯念——称对方或上级体念。
如俯念群情。
俯允——称对方或上级允许。
府第——称对方之家。
府上——称对方的家或老家。
贤契——对弟 子或朋友子侄辈的敬称多用于书面。
借重——指借用其他的力量。
如敝公司以后借重您的地方还很多还要常来麻烦您。
法书——称对方写的字。
足下——尊称对方。
敬请——请求别人做事。
千秋——称人寿辰。
明教——高明的指教多用于书信。
享年——称死去的人活的岁数多指老人。
大作——称对方的著作。
大驾——称对方。
宽衣——用于请对方脱衣。
屈驾——委屈大驾多用于邀请人。
仁兄——对朋友的敬称。
陛下、大王、王、上、君、天子、万乘、圣主、圣上、元首、九重天——古代对帝王的不同称呼。
可汗、单于——古代少数民族最高统治者的称号。
二谦辞 家父、家严——对人称自己的父亲。
家母、家慈——对人称自己的母亲。
家兄——对人称自己的哥哥。
家姐——对人称自己的姐姐。
拙见——称自己的文字或书画。
拙著、拙作——称自己的文章。
不才——称自己没有才能。
不敢当——表示承当不起对方的招待、夸奖等。
不佞——没有才能旧时用来谦称自己。
不敏——不聪明常用来表示自谦。
寒舍——对人称自己的家。
寒门——指自己出身低微。
愚兄——指比自己年龄大的人称自己。
愚弟——指比自己年龄小的人称自己。
愚见——称自己的见解。
鄙意——称自己的意见。
鄙薄——浅陋微薄多用做谦辞。
鄙人、敝人——对人谦称自己。
涂鸦——说自己的字写得很坏。
绵薄——谦称自己薄弱的能力。
承乏——表示所在职位因一时没有适当人选只好暂由自己充任。
见笑——被别人耻笑。
舍间、舍下——谦称自己的家。
舍亲——谦称自己的亲戚。
窃以为、窃为——谦称自己的意见。
后进、后学、晚生、晚辈——对长者称自己。
过奖、过誉——过分地表扬或夸奖用于对方赞扬自己时。
孤、寡人、朕、不谷——古代君王谦虚的自称。
臣、仆、愚、蒙、不肖、在下、下走、下官、区区、牛马走、小人、小可、后学、晚生、侍生——指古代一般人的自称。
拙荆、贱内、内人、山荆、荆屋、山妻——古代对他人称自己的妻子。
小儿、犬子、息男——古代称自己的儿子。
息女、小女——古代称自己的女儿。
蓬荜增辉谦辞表示由于别人到自己家里来或张挂别人给自己题赠的字画等而使自己非常光荣。
抛砖引玉——谦辞比喻用粗浅的、不成熟的意见引出别人高明的、成熟的意见。
三婉辞 作古、归天、归西、魂游地府、永眠、长眠、含笑九泉、无常、仙逝——指人死。
挂花、挂彩——指人受了枪伤。
升遐——帝王之死的委婉说法。
坐化、圆寂、涅盘——指僧尼之死。
气骸骨——古代官吏自请退职意谓使骸骨得归葬故乡。
见背——相背离开了我。
指父母或长辈去世。
顿首——叩头、头叩地而拜。
用于书信、表奏的首尾。
千古——哀悼死者表示永别。
冤家——称似恨而实爱给自己带来苦恼而又舍不得的人旧时戏曲或民歌中多用来称情人。
弃养——指父母双亡。
四客套语 劳驾——麻烦别人。
高攀——希望跟别人一块做事或联姻。
包涵——请别人原谅。
借光——用于请别人给自己方便或向人询问。
见教、赐教——请别人指教。
教正——请别人指教改正。
屈尊——降低身份俯就。
屈就——用于请人担任职务。
久违了——指好久不见。
久仰——仰慕已久。
叨tāo光——沾光受到好处表示感谢。
叨教——领教受到指教表示感谢。
叨扰——打扰受到款待表示感谢。
托福——是依赖别人的福气使自己幸运多用于回答别人的问候。
不情之请——不合情理的请求向人求助时称自己的请求。
不吝指教——不吝惜自己的经验来教诲。
请即赐复——要求别人回信的客套话。
恕不远送——表示不再继续送。
恕请对方不要计较。
洗耳恭听——专心地听请人讲话时说的客气话。
一件事情往往会产生出两种不同的结果,这两种结果,同时也反映了对某一事物的不同看法。特别是在日常的工作中,学生每天都可能会出现一些你意想不到的事,有的使你焦头烂额,有的使你一筹莫展,有的使你犹豫不决,有的使你气愤万分,由此陷入十分苦恼的境地。面对这些杂乱琐碎的事,作为一个老师必须要有清醒的头脑,以教育为中心,一切从学生的利益作想,本着实事求是的态度,循心善诱,去了解、分析、解决这些问题,从而使自己在学生中享有一定的威信,得到学生的信赖和爱戴,这样工作起来才顺心,学生才和你交心,同时也使家长们放心。反之遇事简单、粗暴或一味地进行制止,扼杀学生的热情和兴趣,工作就会很被动,得不到学生的支持,于是对老师就敬而远之。
一、发现问题。
在临毕业前夕,我班出现了一股互留赠言之风,几乎每个学生人手一本十分精致的同学录,一下课有的人就忙着找各自较好的同学留言,放学后也是三个一群,五个一伙地相互写着,好象留言成了一天中最重要的事。有的甚至于把作业放置一边不闻不问,却对写《同学录》十分专注,十分投入。更使人气愤的是一次数学课上,个别学生竟然把《同学录》拿出来公开写起来,被老师发现了,并缴了几本。我随意打开看时,真是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其中有些赠言极其不健康,内容相当低级、庸俗,有的字眼不堪入目,相当下流。最使人意想不到的是平时看起来十分老实、本份,是我心目中思想品德很健康的学生,居然也写出了一些与他们年龄、经历很不相称的语言。正处于毕业阶段十分关键的时刻,出现了这一令人惊讶、使人气愤的现象,作为班主任的我,感到问题的严重性,必须尽快采取措施,制止这一不正之风,调整孩子们的心态,端正他们的思想,全力以赴投入最后的复习,于是我进行了第二步工作。
二、教育、帮助。
我专门利用一个少先队活动时间,围绕什么叫赠言?赠言的作用是什么?如何写赠言?这几个问题开展讨论,同学们讨论得十分热烈,大家各抒己见,纷纷说出了自己对这几个问题的看法和理解,特别是那些在《同学录》上乱写的人,听了大家的发言,感到十分惭愧,下课后都自觉到办公室来向老师承认错误,大家都明白了赠言就是给别人留下美好祝愿和真诚的希望,来鼓励别人奋进,唤起信心,它是有着深远意义,值得留念,使人难忘的语言。于是我就趁热打铁,放学后我有意在布置作业时,让每个同学在家庭作业本上写上5-10句�
第二天,我又利用朝会时间,让同学们各自在上台念出他们写的赠言,大家踊跃举手,争先恐后,说出了许多美好的赠言,什么祝友谊地久天长、祝学习上进,前途无量、让我们共同创造美好的未来、祝你考上重点中学等等,有的同学还根据同的不同爱好,写出了相应的赠言,如我班喜欢跳舞的王亚菲同学,她的《同学录》上就留下的赠言是:祝你早� 看了孩子们这些发自内心、真诚的祝愿,那一笔笔工整的赠言,我非常激动,同时也十分欣慰,孩子们是多么纯真、可爱啊,只要我们耐心诱导,倾注爱心,热情帮助他们,就会有成效,问题才会得到解决。
关键词: 郑板桥 赠诗
郑燮,字板桥,清扬州兴化县人。一生工画、诗、书法,史称“三绝”,为扬州八怪之一。其诗平易自然、感情真挚。《清史列传》称其诗:“言情叙事,恻恻动人,不拘体格,兴至则成,颇近香山放翁。”①清人法坤宏说:“其诗流露灵府,荡涤埃,视世间无结不可解之事,即无梗咽不可道之词。空山雨雪,高人独立。秋林烟散,石骨自青,差足肖之。”②郑板桥诗歌现存世近三百首。今试将其中的赠诗进行分类研究,以展现郑板桥的日常生活和仕宦交游,进而揭示诗人的丰富的内心世界。
一、赠诗的定义
诗歌既可以表达诗人的思想情感和理想抱负,又可 当诗歌用于后一种目的时,赠答诗就出现了。赠答诗一般认为起源于先秦时期的“赠言”,经历了“临场赋诗”的阶段,在两汉时期出现了较为完整的赠答诗,在魏晋时期蔚为大观。《昭明文选》中赠答类诗歌数量仅次于排在第一的杂诗,共有59题72首,可见这一时期赠答类诗歌之多。
赠答诗可分为赠诗和答诗。赠诗出现得较早,而答诗随后出现。作为赠诗须具有三大特征:(一)、赠诗要有明显的题识。在标题中要有明显的“赠”的字样,或是替代性的字样,如:与、示、呈、寄、奉、见、贻、赐、献等。(二)、在标题中要写出所赠对象,一般是所赠对象的姓名或称呼。(三)、它要表达出一定的所赠内容。只有同时满足以上三个条件的诗歌才可称为赠诗。
二、赠诗的分类
按以上标准来看,郑板桥现存诗歌中共有赠诗53首。这些诗歌从所赠对象来看,既可以单指一人,如《赠胡天游弟》、《赠博也上人》、《赠张蕉衫》、《寄许生雪江三首》、《赠图牧山》、《寄许衡山》、《赠许道士》、《赠巨潭上人三首》、《赠潘桐冈》、《寄青崖和尚》、《范县呈姚太守》、《赠孝廉金兆燕》、《赠钟启明并留别》、《怀潍县二首赠郭伦升》、《焦山赠袁四梅府》等,又可指多人,如《寄小徒昆宁、坤豫二孝廉兼呈令师崔云墅先生》。有的赠诗所赠对象不是实指,而是泛指,如《村塾示诸徒》、《寄题东村焚诗二十八字》等皆属此类。从所赠内容来看,郑板桥赠诗又可分为颂美类和抒情类两大类,以下分类讨论之。
(一)颂美类赠诗的分类
颂美类赠诗主要是表达诗人对所赠对象的赞美和颂扬。可细分为两类:
1.对所赠对象品性、才学的赞美。有时这种赞美并不直接表达出来,而是通过对所赠对象居住环境进行细致描绘借以展示人物的品行才学或性情风神。这些环境或是幽静的山林,或是优美的田园,如“人迹到稀春草绿,燕巢营定画梁间”(《赠博也上人》),“松梢雁影度春秋,云淡山空古寺幽。蟋蟀乱鸣黄叶径,瓜棚半倒夕阳楼”(《山示无方上人》),“山中卧佛何时起,寺里樱桃此日红。骤雨忽添崖下水,泉声都作晚来风”(《寄青崖和尚》),“雨晴千嶂碧,云起万松低”(《赠山无方上人二首》其一)。古寺松林、白云山泉,在此中居住之人也必然是淡泊名利、清高脱俗、摒弃世俗的高人雅士,亦具有清静无为、任性洒脱的性情,如“寄语长安车马道,观鱼濠上是天游”(《山示无方上人》),“透脱儒书千万轴,遂令禅事得真空”(《寄青崖和尚》)。
有的诗歌则是对所赠对象品性、才学进行直接称赞。这些诗歌有的赞其才学出众:“大哉侯生诗,直达其肺腑。不为古所累,气与意相辅。洒洒如贯珠,斩斩入规矩。当今文士场,如公哪可睹!”(《赠国子学正侯嘉弟》)“昨读秋霖赋,触手生妙理。涂抹古是非,排挞世欢喜。抽思云影外,造语石骨里。……山灵爱狂逸,魑魅识才货。”(《赠胡天游弟》)有的赞其仙风道骨、不同凡俗:“坐我大树下,秋风飘白髭。朗朗神仙人,闭愈敛光仪。……食罢仍闭目,鼻息细如丝。夕影上树杪,落叶满身吹,机心付冰释,静脉无横驰。”(《赠梁魏金》)“髯公美似晋司空,识取云间紫气浓。手把干将日磨碎,匣中抽出玉芙蓉。”(《赠宗上人三首》)有的赞其生性淡泊,不计名利:“落落漠漠何所营,萧萧澹澹自为情。十年不肯由科甲,老去无聊挂姓名。”(《范县呈姚太守》)
2.用于应酬的祝寿庆贺诗。如《赠济宁乌程知县孙扩图二首》其二:“六千三万太湖波,七十二峰高峨峨。祝君寿嘏晋君酒,苕重添百呕罗。”直截了当地在诗中点明了是祝寿。在诗后记中亦写道:“奉祝乌程使君灵汇老先生寿。板桥弟燮。”但此类诗在赠诗中所占比例极少,仅存一首。
这些颂美类赠诗所赠对象大多是诗人的朋友、亲戚、门生,或是仕宦时的同事和上级,大多只是应景奉承之作,虽有可取之处,但艺术成就并不是很高,而真正能够看出诗人心胸性情的应是那些抒情类赠诗。
(二)抒情类赠诗的分类
言志抒怀、抒写性情是诗歌的主要功能之一,而赠诗从诞生之日起就担负起了沟通人际关系,交流感情的任务。诗人在赠诗中或抒发豪情壮志,或宣泄牢骚不平,或表达思念忧愁。郑板桥赠诗中此类抒情型赠诗较多,总的说来,可细分为以下几类:
1.对所赠对象的思念和关怀。离别是人生永恒的主题,当诗人与好友或一别经年,或相隔千里,那么对友人的思念就油然而生,诗歌也就成了抒发离别后的思念和关怀之情的最好载体。从这些诗歌里我们可以看到有对好友的刻骨思念:“江淮韵士许衡州,近日萧疏似昔不?”(《寄许衡山》)“一见空尘俗,相思已十年。”(《赠山无方上人二首》其一)“小楼良夜静,还忆读书声”(《寄许生雪江三首》其一)“岂有千山与万山,别离何易来何难?”(《寄松风上人》)“扬州老僧文思最念君,一纸寄之胜千镒”(《又赠牧山》)又可以看到对朋友殷勤的关怀:“江淮韵士许衡州,近日萧疏似昔不?”(《寄许衡山》)思念愈深,那么渴望与友相见的心情就愈加急切:“脯茶油新麦饭,几时猿鹤来同餐。”(《寄松风上人》)
2.对往事的追忆和留恋。时间的力量是巨大的,它能将往事中那些痛苦和烦恼一一过滤,遗留下美好和温馨。过去的那些人和事则在诗人的记忆 于是在《赠图牧山》一诗中,诗人追忆拜访友人,二人品茶论道的快乐往事:“我访图牧山,步出沙窝门。……青踏晓露,小阁延朝墩。烹茶亦已熟,洗盏犹细扪。平生书画意,绝口不一言。”在《赠陈际青》中回忆与好友同卧扁舟的温馨:“瓜洲江水夜潮平,月满秋田鹤唳清。记得扁舟同听卧,金山云板听三更”。在《怀潍县二首赠郭伦升》一诗中诗人充满感情的回忆起潍县风土人物。“相思不尽又相思,潍水春光处处连。隔岸桃花三十里,鸳鸯庙接柳郎祠。”“纸花如雪满天飞,娇女秋千打四围。五色罗裙风摆动,好将蝴蝶斗春归。”往事已矣,诗人对往事的追忆和留恋带来的只能是惆怅与无奈,隐隐映照出的是诗人现时的寂寞与孤独。
3.对所赠对象不幸遭遇的同情和勉励。如《赠潘桐冈》初写潘桐冈才华横溢:“吾曹笔阵凌云烟,扫空氛翳铺青天。……斩龙杀虎提龙泉,定情温细桃花笺。萧萧落落自千古,先生信是人中仙。”然而这样一位人物才华却得不到赏识,抱负得不到施展,屡遭排挤打压。“天公曲意来缚絷,困倒扬州如束湿。空将花鸟媚屠沽,独遣愁魔陷英特。”于是面对好友的意志消沉,诗人勉励好友:“丈夫得志会有时,人生意气何终极。”《饮李复堂宅赋赠》一诗描绘好友少年得意:“主人起家最少年,骅骝初试珊瑚鞭。护跸出入古北口,橐笔侍直仁皇前。”然而却才高见忌,遭受排挤:“才雄颇为世所忌,口虽赞叹心不然。”于是开始纵情声色,放浪形骸,以致家产败尽,穷困潦倒:“剥啄催租恼吏烦,水田千 途穷卖画画益贱,儿贾竖论非是。”诗人对此抱以深深的同情和愤怒:“此中滋味淡如水,未忍明良径贱贫。”通过对好友不幸遭遇的描述,诗人表达了对埋没人才的黑暗社会的控诉和谴责。《寄许生雪江三首》其二初写好友许雪江怀才不遇,无人赏识的落魄境遇:“金紫人间事,缥缃我辈儒。闲吟聊免俗,极贱到为儒。”接下来又写“时时盼霄汉,待尔入云衢。”表达了诗人对朋友终会飞黄腾达、一展抱负的鼓励和期望。
4.自身生活的写照与审视。这类诗歌有的倾诉自己生活的艰辛和苦闷:“飘蓬几载困青毡,忽忽村居又一年。……萧骚易惹穷途哭,放荡深惭学俸钱。”(《村塾示诸徒》)“十年扬州作画师,长将赭呈代胭脂。写来松柏无颜色,卖与东风不合时。”有的写自己为官的穷困潦倒:“宦囊萧瑟音书薄。”(《寄招哥》)有的表现诗人的孤寂、凄清的心境:“画角凄凉铁笛哀,一江秋色冷霉苔。”(《焦山赠袁四梅府》)“老夫衙署冷于冰。”(《署中无纸书状尾与佛上人》)
而生活中的种种不如意,促使诗人向山水田园里寻求慰藉,渴望一种悠闲自在的生活:“不舍江干趣,年来卧孤村。雪揉山欲活,潮横雨如奔。稻蟹乘秋熟,豚蹄佐酒浑,野人欢笑罢,买棹会相存。”(《寄许生雪江三首》其三)在这里,宁静而富足的田园成了诗人灵魂的栖息地、心灵的家园,诗人摆脱了世俗的烦扰与生活中的孤独和痛苦,尽情享受大自然的美好。“睡足晓窗无一事,满山晴日未满门。”(《赠巨潭上人三首》)“最爱一窗晴日照。”(《署中无纸书状尾数十与佛上人》)“欲买扁舟从钓叟,一竿烟雨一竿烟。”(《村塾示诸徒》)
5.对所赠对象的教诲和训导。如《署中赠舍弟墨》中诗人对堂弟谆谆教导,教其谋生之道:“学诗不成,去而学写。学写不成,去而学画。日卖百钱,以代耕稼。”教其做人道理:“何养何教,通达性情,何兴何废,务实辞名。”为其谋划出路:“速装我砚,速携我稿;卖画扬州,与李同老。”教其写诗作画方法:“诗学三人,老瞒与焉。少陵为后,姬旦为先。字学汉魏,崔蔡钟瑶古碑断碣,刻意搜求。”从做人道理到谋生之道,从作文方法到筹划未来,诗人的拳拳之心可鉴。《赠钟启明并留别》中诗人则教友人为官务 ”对弟子他也苦心教诲:“板桥头发已苍苍,尔辈何须学老狂?记取旧延崔录事,鹧鸪那得及鸳鸯。”(《寄徒昆宁、坤豫二孝廉,兼呈令师崔云墅先生》)寥寥几句,师傅对弟子的关切之情跃然纸上。
通过以上对郑板桥赠诗的分类研究,我们可以从中了解到郑板桥的日常生活、仕宦交游和情绪心境。那些仕宦生涯的愁苦与寂寞、生活中穷困与悲哀、对朋友的思念和关怀、对往事的追忆和留恋及对悠闲自在田园生活的向往,让我们认识到了一位诗人的性情与风骨。
注释:
①郑燮传。清史列传卷七十二第一百四十二页。明文书局,1985.
②李恒。国朝耆献类征初编卷二百三十三第四十五页。明文书局,1985.
参考文献:
[1]郑板桥。郑板桥集[m].北京:中华书局,1962.
[2]胡大雷。文选诗研究[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3]胡晓明。万川之月――中国山水诗的心灵境界[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
一、发现问题。
在临毕业前夕,我班出现了一股互留赠言之风,几乎每个学生人手一本十分精致的同学录,一下课有的人就忙着找各自较好的同学留言,放学后也是三个一群,五个一伙地相互写着,好象留言成了一天中最重要的事。有的甚至于把作业放置一边不闻不问,却对写《同学录》十分专注,十分投入。更使人气愤的是一次数学课上,个别学生竟然把《同学录》拿出来公开写起来,被老师发现了,并缴了几本。我随意打开看时,真是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其中有些赠言极其不健康,内容相当低级、庸俗,有的字眼不堪入目,相当下流。最使人意想不到的是平时看起来十分老实、本份,是我心目中思想品德很健康的学生,居然也写出了一些与他们年龄、经历很不相称的语言。正处于毕业阶段十分关键的时刻,出现了这一令人惊讶、使人气愤的现象,作为班主任的我,感到问题的严重性,必须尽快采取措施,制止这一不正之风,调整孩子们的心态,端正他们的思想,全力以赴投入最后的复习,于是我进行了第二步工作。
二、教育、帮助。
我专门利用一个少先队活动时间,围绕什么叫赠言?赠言的作用是什么?如何写赠言?这几个问题开展讨论,同学们讨论得十分热烈,大家各抒己见,纷纷说出了自己对这几个问题的看法和理解,特别是那些在《同学录》上乱写的人,听了大家的发言,感到十分惭愧,下课后都自觉到办公室来向老师承认错误,大家都明白了赠言就是给别人留下美好祝愿和真诚的希望,来鼓励别人奋进,唤起信心,它是有着深远意义,值得留念,使人难忘的语言。于是我就趁热打铁,放学后我有意在布置作业时,让每个同学在家庭作业本上写上5-10句�
第二天,我又利用朝会时间,让同学们各自在上台念出他们写的赠言,大家踊跃举手,争先恐后,说出了许多美好的赠言,什么祝友谊地久天长、祝学习上进,前途无量、让我们共同创造美好的未来、祝你考上重点中学等等,有的同学还根据同的不同爱好,写出了相应的赠言,如我班喜欢跳舞的王亚菲同学,她的《同学录》上就留下的赠言是:祝你早� 看了孩子们这些发自内心、真诚的祝愿,那一笔笔工整的赠言,我非常激动,同时也十分欣慰,孩子们是多么纯真、可爱啊,只要我们耐心诱导,倾注爱心,热情帮助他们,就会有成效,问题才会得到解决。
财富“传”与“承”,如硬币正反两个面,“传”是缘起,“承”是结果,没有“传”的缘起,“承”也就失去了继往的基础。然而,在财富风险管理方面,“传”和“承”的安全诉求并不是完全一致的。
随着接班高峰期的临近,家族财富传承的规划日渐列入企业家的日程,二代对于承继财富和权力上位也颇多关注和思考。同样的财富,不同的站位有着不同的视角。家族财富和权力如何在两代人之间安全平稳过渡,考验着两代人的“传”“承”能力和智慧。
从企业家角度而言,他们真正关心的是家族事业与私人财富能够自主、无障碍地传承给子女,以实现企业基业长青、财富永续的愿望。而� 尽管如此,企业家与二代之间传承诉求目的的一致和趋同仍是主流。
就家族企业传承而言(这里专门探讨有限责任公司形式),包括股权的传承和管理权的传承两个方面。企业家大都倾向于“子承父业”,希望二代能够继承衣钵,既承继股权成为股东,也承继管理权,成为企业掌门人。而作为承继人的二代的选择则有着各自的追求和想法:有的对父辈的传统行业兴趣索然,更加钟情于网络、电子商务、风险投资、私募股权等投资方式,因而多倾向于完全自主创业,放弃接手家族企业,只希望享有股权;有的则希望先持有企业股权,并从企业内部底层开始锻炼,了解公司整体业务运营模式,逐步接手企业;有的则希望先入主董事,以纯董事身份参与决策并监督公司业务运作;还有的则希望在外自主创业,或任职其他企业,待发展良好后再回归等等。如此看来,父子两代人之间存在着严重的愿景错位,这本身就存在着“传者有意、承者无心”的“落空”风险。于是,也迫使越来越多的企业家开始考虑将企业交给职业经理人打理。
在这种大量存在的“传”“承”错位的背景下,企业家和二代都面临着更为复杂的法律风险。仅就股权传承而言,无论是“子承父业”还是吸纳“外人”管理家族企业,企业家和二代都要特别关注股权权属是否明确、是否安全,传承程序是否合法以及传承后的稳定和永续。
虽然家族企业股权结构及股东成分比较单纯,但在股权易主时也存在着一定的法律约束,甚至是障碍和风险。
首先,权属风险大多不被重视。其实,这是传承的基本所在。家族企业创始人在出资、出人、出力方面的繁复和不确定,隐名代持的不规范,都会造成权属不确定而引发纷争。因此,传承前进行权属审计和法律确定尤为重要。
其次,传承程序简单粗暴,往往是老板拍板、找人代签文件、工商变更,就算完事了。但是,根据公司法的规定,如果公司章程对股权转让有特别的限制和要求的,要优先按照公司章程的规定执行;如果公司章程没有特别规定,要经过其他股东过半数同意。在这种情形下,其他股东还享有同等条件下的优先购买权。因此,企业家将股权传给二代时,要慎重制作和签署股权转让协议及其他股东同意转让的文件,保证其合法有效性。否则,这一传承可能因为程序瑕疵而归于无效,其后果不言而喻。
同时,由于股权权属变动涉及多方主体的利益,法律明确规定,股权的取得、消灭和变更必须办理工商变更登记,并进行股东名册的变更。尽管这些变更本身不是从根本上决定股权传承是否有效的条件,但变更的完成是通过官方记载的形式公示承继人的合法身份,是享有股权的法律证明。变更登记具有宣示性及对抗性,是承继人保护自身权利、对抗第三人最有效的手段。因此,企业家将股权转让给二代时,务必及时办理变更登记,从法律上得以安全稳固。最后,二代坐拥股权后,无意打理,风险重重。承继股权的二代在取得股东的合法身份后,还要对股权进行安全规划,避免因自身的投资风险、经营风险甚至婚姻风险而被外人入侵,造成传承不力的家族悲剧。
就私人财富传承而言,企业家往往在二代的成长过程中早就开始着手资产传承安排,如赠与珠宝、汽车、房产等。而两代人在赠与及受赠过程中,一般都少有考虑权属问题。正如我们前面提到的,权属问题是传承中首先要解决的基本问题,其次才是传承的程序问题。
在诸多资产传承种类中,不动产的份额显得相对重大,而其处置风险又尤为复杂。根据法律规定,不动产的赠与需要采取严格登记要件主义,需完成法定登记程序,这种赠与行为才具有法律效力,而与其相关的所有权转移程序则更为复杂。
具体而言,先要订立关于房屋赠与的书面合同并办理公证,凭原房屋所有权证、赠与合同,在交纳契税后,才能办理正式的房屋所有权变更登记手续。
除此之外,以下三点需要特别引起注意:其一,企业家在赠与财产的权利转移之前可以撤销赠与,即办理房屋所有权变更登记前,房屋的赠与均可撤销。这对二代而言是一个涉及伦理、道德和法律的双刃剑。其二,如果企业家为了逃避其应履行的法定义务而将自己的房屋赠与二代的,利害关系人主张权利的,则该赠与行为无效。因此,企业家赠与行为是否存在瑕疵也是需要关注的。其三,如果不动产设定了抵押,那么未经抵押权人同意,在抵押期间内企业家无法将不动产赠与转让给二代。
因此,二代受赠不动产,在确定权属清晰的情况下还要审核是否存在抵押物权等限制。确定无误后,再严格按照法定程序办理房屋所有权变更登记。这样才能完成赠与房屋的安全过户。如此看来,接受赠与也没那么简单。
在国外,财富的传承大多采取信托的方式。这种方式既可以将不动产等资产进行信托安排,也可以将股权甚至激励股权进行信托安排;既可以对身前事进行信托安排,也可以对身后事进行信托安排(遗嘱信托)。通过设立信托,事先对财产进行规划,既能使财富按自己的意愿传递到二代手中,又能防止二代在财产全部到手后任意挥霍,同时也规避了巨额的遗产税,还能防范二代因债务或者婚变造成财产损失。
信托在防范和规避“传”与“承”的法律风险、融通“传”与“承”的诉求错位方面具有独到的作用。我国的法律和制度目前仍不能支持真正意义上的信托的操作,生前的赠与转让和设立遗嘱是目前两种主要的传承方式。尽管如此,相当一部分人在传承财富的过程中,已经开始通过专业机构进行赠与、转让、继承以及离岸信托的全方位规划和设计。
父传子承,天经地义。但传承的是财富、幸福和爱,还是问题、纷争和祸患,决定于两代人的智慧和默契。“传”要传得安全,“承”要承得踏实。只有“传”“承”相得益彰,财富才得以安全、无争、永续。
1、希望大家别忘了从天崖海角来的天崖丽人。岁月流逝,音容老去,但我希望我们仍然年轻的心能永远记得我们共有的飞扬的青春!
2、亲爱的同事们,祝愿大家用成功者的态度做事,用心做人。亲爱的同事们,祝愿大家用成功者的态度做事,用心做人。
3、您永远微笑着,微笑着,您是一朵微笑的花,在四季里开放,永不凋谢。愿您的事业在微笑中愈展愈盛。
4、我的朋友,我们要暂时分别了,“珍重珍重”的话,我也不再说了。在这欲去未去的夜色里,努力铸造几颗小晨星;虽然没有多大光明,但也能使那早行的人高兴。
(来源:文章屋网 )
京东集团联席董事长赵国庆,中国人民大学校长陈雨露,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中国人民大学教育基金会秘书长査显友,中国人民大学校友工作办公室主任、中国人民大学教育基金会副秘书长郭海鹰以及工作人员、学生代表、媒体等共同参加捐赠了仪式。
此次设立的校级京东奖助学金,京东集团将以首年捐赠300万元,随后七年每年捐赠100万元的形式,分八年向中国人民大学教育基金会捐赠壹仟万元整,用于奖励中国人民大学品学兼优的优秀学生,以及资助家庭经济困难的在校学生。此外,京东集团创始人兼ceo刘强东先生也以个人身份向社会与人口学院捐赠人民币壹佰万元整,设立强东奖学金,用于奖励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专业科研能力突出的全日制本科生。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京东集团创始人兼ceo刘强东先生出生于江苏宿迁的一个农村家庭,依靠自己的不懈努力,以优异成绩考入中国人民大学。后来,刘强东创立了京东,由此缔造了中国最大的综合网络零售企业。刘强东的成长之路与母校的培养密不可分,特别是对于出身农村的他来说,深知考入人民大学十分不易,他希望通过以捐赠奖学金的形式,激励莘莘学子们刻苦学习,以优异的成绩回报学校、回报社会。
捐赠仪式上,中国人民大学校长陈雨露对京东此次的捐赠表示了感谢,他说:“京东集团及刘强东先生心系学子、不忘初心的精神与关怀,深深打动着人大的每一位老师和学子。此次捐赠的奖助学金,凝结着刘强东先生对教育事业的支持与希望,以及企业对社会责任的践行,对此我们深表欣慰和感谢。希望人大学子能铭记京东集团和刘强东先生的关怀与重望,积极成才,将来也能尽自己的一份力量回馈社会。”
当天,刘强东由于出差国外未能亲临仪式现场,他专门委托赵国庆向母校及老师和同学们带去了问候和感谢。赵国庆在致辞中感谢人民大学为京东提供了鼓舞大学生更好发挥所长完成学业的平台,并表示能够参与到这样一个对大学生朋友、对社会有益的事业中来,是京东集团的一份荣幸和一份责任。
京东自2004年正式涉足电子商务领域以来,连续保持高速增长,在国内自营b2c市场稳居首位,引领了电商行业的发展, 面向未来,京东确立了以电子商务平台为基础,以电商营销、物流服务、信息技术、互联网金融服务四大平台支撑的发展格局,将持续为k8凯发登录入口的合作伙伴和消费者创造价值。
教学内容
毕业前夕,师生之间、同学之间常常会留下赠言以互相勉励,并表达美好的祝愿。请你根据赠言的对象,考虑好赠言的内容,先写下来,再说说为什么要这样写。
教学目标
1.在情感的交融中激发学生交际的愿望,发展口语表达能力。
2.通过说写毕业赠言,练习用简洁、得体的语言表达心中的情感。
3.激发对母校、对老师、对同学的眷恋之情。
教学流程
一、导入
同学们,小学六年的学习生涯,在不知不觉中接近了尾声。往日大家朝夕相处的点点滴滴,已深深印在我们心头,曾经经历过的酸甜苦辣,都变得如此珍贵。在即将离别之际,写上几句毕业赠言,留下我们真挚的话语,送上我们美好的祝愿,将使我们的人生更有意义!
二、辨析指导
毕业赠言怎么写呢?
1、我们先来看几则例文,请大家听听,哪几则写得比较好,哪几则写得不够好?为什么?
①马书娴:你的文章流畅自然,让老师赞叹不已,相信不久的将来,你的大作会在网上� 飞向你理想的天空,去自由翱翔吧!
③严涛:一分耕耘,一份收获!抓住这似水年华,努力吧!
④王晶:我送你一个数字888,祝你财源滚滚,一路发!发!发!
⑤王炎:祝你好好学习,天天向上,身体健康,万事如意!
2、同桌自由讨论,你觉得怎样?
全班交流,
教师从旁相机点评:
第1、2、3则抓住了同学的个性特点,有针对性地写出了对同学真诚的希望和祝愿。第4则不符合小学生的身份,挣钱不能作为学生努力的方向。第5则是套话,没有抓住一个人的个性特点,针对性不强。
3、指导写法
(1)从刚才几则赠言中,�
(2)赠言还应注意以下几点:(学生归纳总结)
①有真情
②简洁明了
③可适当引用名言警句
三、口述并写作
1、导语:
在我们中间,有人同学了六年,有人同学了4年,时间最短的也同窗共读了两年,这么多的日子以来,我们一起上课,一起玩耍,一起笑过,哭过,闹过;朝夕相处,荣辱以共,我们结下了深厚的情谊。就快毕业了,中学同学们能不能还在同一所学校、一个班、一张凳子就读,那还是个未知数,临别前,你有什么话想送给你的同学、老师呢?
2、学生说赠言。
3、师生、学生互写赠言。
教师事先提供一些赠言资料供同学选择参考。
播放背景音乐《送别》(长亭外,古道边)(无歌词版)。
4、交流:
大声地读一读你自己给别人写的最得意的赠言或别人给你写的你最满意的赠言。
四、相约10年后
1、小结语:
同学们,你们将从镇江丹徒高桥中心小学起飞。老师相信你们:今天的你们是母校的骄傲,明天的你们必将为母校更添辉煌!
新的开始,新的起点,亲爱的同学们,全新的生活等着你们,希望你们以崭新的面貌,百倍的信心投入新的学习,以雄鹰搏击长空的气势,去书写一个全新的自我。努力吧!老师静侯你们的佳音!
2、相约10年后:
十年后,我们再相聚!
关键词:私益捐赠;信义义务;立法
中图分类号:d922.1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5024(2012)01-0158-04
1999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公益事业捐赠法》第2条规定了“自然人、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自愿无偿向依法成立的公益性社会团体和公益性非营利的事业单位捐赠财产,用于公益事业”,而并未将“捐赠人委托非公益性的特定机构或直接向受助人捐赠”(以下简称为“私益捐赠”)纳入调整范围。这种只重视团体捐赠而忽略个体捐赠,鼓励公益捐赠而漠视私益捐赠的立法与政策偏向,使那些仍然停留在传统的通过直接的资助、赞助、救助和爱心动员等熟人社会的私益慈善,无法以立法、税收和现代慈善机构的运作来达到慈善目的。2011年备受公众质疑的陈光标“暴力慈善”事件正是凸显出当前私益捐赠在公信力等方面所面临的问题。为此,规范私益捐�
一、慈善私益捐赠行为:一个合法性的界定
西方管理学大师彼・德鲁克(p.drucker)于《后资本主义社会》一书中提及:将来,社会有两种需求一定会不断成长,一种是传统上被视为“慈善救助的活动”,另一种是“小区改善”与“人的提升”的服务活动。所谓慈善,《辞海》将之定义为“心地仁慈善良”。而根据《现代汉语大词典》的解释,“捐”的本意是“放弃,舍弃”;赠是“赠送”,“捐”、“赠”结合起来即为“捐赠”,是指放弃自己的财产而将其无偿赠送给他人。在内涵上,捐赠与赠与、赞助和资助等也有密切的关系,广义的赞助实际上包含了捐赠、赠与、资助和赞助四层含义。在传统民法上,“捐赠”又称捐助,是指以设立财团法人为目的而筹集资金的手段。关于捐� 在我国,因《合同法》第185条对“赠与”和《公益捐赠法》第12条对“公益捐赠”的不同规定,捐赠是单方还是双方法律行为,是赠与行为还是独立行为,理论界仍然存在激烈的争论。至于捐赠的类型,可根据受捐人和受益人的主体地位和相互关系进行不同的分类。例如,根据受益人是否明确,可分为设立捐赠和社会捐赠。若捐赠时受益人不存在,则为设立捐赠,如设立慈善基金会;若捐赠时受益人已经存在,则为社会捐赠。在社会捐赠中,按照慈善捐赠流向可分成三类,即向慈善筹款机构的捐款、向慈善执行机构的捐赠、向受助人的直接捐赠;在向受助人的直接捐赠中,再根据受赠人和受益人之间的关系将其进一步分为公益捐赠和私益捐赠。若两者分离,且受赠人为依法成立的专业性公益性慈善机构,则为公益捐赠;若两者统一,即捐赠人直接与受益人建立捐赠关系,则为私益捐赠。概言之,私益捐赠是指由自然人、法人或民间非官方机构自发地组织或直接向受益人无偿提供法律规定或许可的有关财物、行为或精神方面的帮助。至于私益捐赠的性质,鲜有人探讨。实际上,私益捐赠的模式有直接、间接两种,相应的慈善受助方有两个:慈善受赠人和慈善受益人,二者的关系因不同的捐赠模式而呈现出两种样态:统一型和分离型。在“统一型”中,捐赠方与受助方常常直接联系,受助方被动接受,受助� 至此,捐�
(一)慈善组织方的公信力与合法性危机
私益捐赠中慈善组织方通常包括民间慈善组织(或机构)或劝募志愿者,具体包括纯粹自发型、组织型、自发与组织结合型的农村社区接受捐赠委托的机构,城市街道、超市、商场的小额捐赠箱的设立者和网络、媒体、街道等发起募捐的志愿者(或组织者)。对于他们而言,其法律困境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公信力。因慈善组织方对社会捐赠款项只有临时看护权而无所有权和自主使用权,且其缺少有效的财务管理、信息披露、评估机制和公益代言人制度,一旦捐款被挪用、滥用或随意处分,便极易导致社会大众和捐赠人对其的不信任感。二是合法性。根据我国《公益捐赠法》、《社会团体登记管理条例》、《民政部关于救灾募捐义演等有关问题的通知》等相关规定,我国民间组织实行的是严格的“双重管理”制度,即要求有政府机关或者党政部门作为业务主管之外,还必须在民政部门登记。而上述慈善组织者既不是传统的民政部门,也不是经过民政部门登记的“慈善基金会”,即使获得政府批文,其在负责慈善项目的策划、组织和实施等活动时,尽管具有社会合理性,但并不当然具有合法性。而单就志愿者而言,我国目前还没有《志愿者服务法》,现有我国的《公益事业捐赠法》也没有将志愿者纳入调整范围。实践中,志愿者通常被称为“义工”,根据其服务的对象,可将其分为公益性的义� 尽管不少地方颁布了《志愿者服务条例》,但是也没有将非公益性质的义� 直到今天,“义工”、“志愿者”仍然是一个模糊的法律概念,导致志愿者与其组织之间的关系不能确定。
(二)慈善捐赠方的权利保障不完善
慈善捐赠方(捐赠人)通常包括自然人、法人和非法人组织。无论其是基于利他、道德或声誉等何种目的而实施慈善行为,其知情权、声誉权和财产权等权利均应该得到法律保障。然而,由于目前慈善立法上的滞后,私益捐赠者权益保障立法并不完善。首先,在知情权方面,慈善组织与慈善项目运作中的申报登记和信息披露制度不完善,直接损害捐赠人的知情权。其次,在声誉权方面,由于传统慈善思想上的误区,立法往往回避私人捐赠的功利性而没有将声誉捐赠制度法律化。反观欧美地区一些国家立法建立起了捐赠声誉制度,如可根据捐赠的数额授予捐赠人荣誉捐助者(或志愿者)、年度捐助者(或志愿者)等头衔,给予捐赠者相应的社会回报。最后,在财产权方面,目前涉及国家激励与补偿的捐赠税收减免制度和剩余财产权归属上法律规定的不完善,主要体现在捐赠财产的使用与归属
两个方面:一是对一定期限内不动产的使用权或所有权,是视为物的捐赠还是捐款,往往影响当事人能否获得相应的税收抵扣与减免,必要费用的优惠和物质、技术、货币的帮助等国家补助。如《匈牙利公益组织法》规定,对公益组织、公益组织的捐赠人以及公益服务的受益人可以享受关税、地方税、法人税、政府收费等方面的优惠。在美国,更是无论个人或商业集团都会向慈善组织捐赠,其得到的税收优惠都取决于慈善捐赠品的税收类别和捐赠财产的性质。而在我国,只有公益捐赠,且只有捐钱而非捐物才享有税收优惠,私益捐赠的税收激励制度缺位,原因在于,大多数国家的政府均把“公共提供”放在首要位置,而把“私人捐赠”放在了市场分配、政府分配之后的第三次分配上。二是若捐赠目的未达到或捐赠目的已实现后,则关系到捐赠剩余财产权的归属,日前还十分困扰理论与司法实务。对此,慈善事业较发达的英国、美国等国家所采取的“近似原则”,值得我国司法实务借鉴和思考。但是“近似原则”的适用应以珍重捐赠者的意思自治,且应该以捐赠者不想或者客观无法取回剩余款项为前提。
(三)慈善受助方诚信义务缺位
私益捐赠成本高、风险大,因为对受捐人的经济状况进行调查、对受捐人接受捐赠以后的行为监督,都很难单凭个人为之。近年来接连发生类似“刘安童事件”等“助错人”、“骗捐”或“受助不感恩”现象,引发了学术界关于要不要规定“对陌生人的伦理”大讨论,对“慈善要感恩”,还是“慈善需要沉默”,至今仍有很大争议。我们认为,尽管不必“慈善要感恩”,但是“高尚的目的,更需要通过诚实的路径抵达”。因此,仍然有必要对慈善受助方的诚信进行规范。只是这里的诚信在价值层面上,至少具有三重不同的境界,即作为手段的诚信、作为义务的诚信和作为德性或品质的诚信。在私益捐赠中,作为义务的诚信并不完全是我国传统慈善道德上的施舍与恩赐,而是建立在施助者与受助者法律与人格地位平等基础上的现代慈善法律义务,具体体现在两点:一是遵守《民法》诚实信用原则的一般条款,因为捐赠人与受捐人之间符合适用诚实信用原则的条件:存在信赖的基础,具有信赖的表现,并且这种信赖值得保护。对于捐赠人与受捐人来说,法律法规不能解决人们生活中的道德问题,但对私人捐助,“捐”与“受捐”,“诚信协议”均可以通过捐赠合同来约定和解释。如果发现受捐人违反基本的诚信原则,则应当确认受捐人欺诈,捐赠可以撤销。二是遵守《合同法》上的附随义务。我国《宪法》第45条明文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年老、疾病或者丧失劳动能力的情况下,有从国家和社会获得物质帮助的权利。”法律本来确定了一个标准,但是,目前很多受捐人多是通过媒体报道、所在单位或基层组织推荐或网络推手炒作等引起社会关注后而成为受捐对象,谁才是真正的慈善受助方,这就要求受助人有信息披露的真实性与透明性的附随义务。
三、慈善私益捐赠监管:立法与建议
私益捐赠的核心是既要加强对捐赠活动的外部激励和监督,降低私益捐赠的交易和税收成本,也要加强捐赠组织方和受赠方的内部治理,还要保护捐赠人、受益人(或受捐人)和志愿者的合法权益。因此,有必要加强立法,健全相应的慈善捐赠法律体系。
(一)立法模式的选择
慈善捐赠的立法大体上有三种模式:一是捐赠合同立法,如《埃塞俄比亚民法典》“赠与”一章第2463条、《俄罗斯联邦民法典》第582条和我国《合同法》第十一章“赠与合同”第118条将私益捐赠视为特殊的赠与。二是捐� 三是捐赠组织立法,如《俄罗斯慈善活动和慈善组织法》、《乌克兰慈善与慈善组织法》等。我们认为,慈善事业是个系统工程,慈善捐赠合同及慈善捐赠的主体、客体、行为、权利、义务、责任和监管等条款应该由宪法、民法典、合同法、慈善专门法律和有关国际条约的相应条款组成。建议:一方面应该在未来的民法典和宪法修正案中增加有关“慈善”的条款;另一方面应该建立“大慈善”思想,尽快出台综合性法律《慈善法》,将捐赠、赞助、资助、志愿者等利他行为统一纳入法律的调整范围,同时出台《非营利组织基本法》、《志愿服务法》等慈善单行法辅助《慈善法》的实施。
(二)具体内容
1.私益捐赠的界定
一是明确私益捐赠主体,特别是社区、商场、企业等设立小额捐献箱,以及连接捐赠人、受助人之间的慈善受托机构和志愿者的法律主体地位。建议采纳《乌克兰慈善与慈善组织法》的立法技术,“公民、外国人、年满18岁但尚未行使公民权利的人,均可 二是严格界定私益捐� 建议借鉴《日本特定非营利活动促进法》、《匈牙利公益组织法》等成功经验,以附录或列明的方式,将其定位为以促进多数不特定人的利益为目的的行为。三是强化私益慈善组织的非营利性和营利性限制,禁止其进行危险投资和妨碍公益性活动的行为。
2.完善私益捐赠参与人权利义务和责任承担体系
一是确保捐赠人的知情权,受赠人的隐私权,捐赠人、受赠人和志愿者的人身权和财产权。建议建立慈善项目评估程序制度、公益代言人制度、慈善声誉捐赠制度和国家补偿与奖励制度,加强对捐助者所做慈善帮助的评估,对慈善项目和慈善组织或长期从事慈善捐赠的个人根据捐赠的财物和对象分别进行税收、关税和必要费用的优惠,以及物质、技术、货币等国家补助及志愿者服务的损害责任保险,保护私益捐赠参与人的权利。
二是确立私益捐赠主体相互之间的信义义务。在私益捐赠中,捐赠人、受益人、受捐人和志愿者之间基于信任而产生信义关系,这种基于信义关系而产生的一方为另一方所担负的最高程度的诚实和忠实,并且代表另一方最佳利益的义务即为信义义务。建议确定慈善组织和慈善机构的信义义务条款,要求捐赠方、受赠方和受益方签订包括章程和其他视为必要内容在内的捐赠和受赠承诺书,强化私益捐赠活动的登记、信息披露、会计核算、会计报表和慈善规划制度,明确私益捐赠财产的用途、流程和剩余财产权归属。
三是规定私益捐赠参与者的法律责任。一方面建立私益捐赠组织责任预警机制,对慈善参与人的违法行为,由慈善组织审批或登记机关向其发出书面警告。另一方面建立捐赠人诈捐的事后处罚机制,要明确捐赠者虚报捐赠、故意欺诈或其他不正当方法逃漏税捐之行政、民事、刑事责任等多元处罚方式。此外,明确非公益义�
3.强化私益捐赠之监管举措
近年来屡次出现挪用慈善资金、慈善资金使用不透明、使用效率低下等问题。为重树捐赠者的信心,有必要建立政府、公众和新闻舆论共同参与的慈善组织监督制度,对慈善资金的使用、慈善项目的运作进行严格监管。
一、基于双务合同本来的债务变形的场合
(一)一方的债务因债务不履行而转化为损害赔偿债务之场合
在因履行不能而转化为填补赔偿债务的场合,由于填补赔偿债务与本来的债务保持有同一性,故抗辩权依旧存在。在因履行迟延而发生有迟延损害金债务场合,由于迟延损害金债务是本来债务的附随债务或者延长债务,在解释上可 笔者认为,就债务不履行的损害赔偿而言,包括作为原给付义务变形的填补损害,作为原给付义务延长的迟延赔偿还包括不完全履行场合的瑕疵损害赔偿。它们与原来的债务保有同一性,所以同时履行抗辩权仍然存在;就违约金债务言,违约金可分为赔偿性违约金和惩罚性违约金,前者可以存在同时履行关系,而惩罚性违约金,并非原给付义务的延长或变形,与相对人的债务之间没有履行上的牵连关系,所以不应该认定同时履行关系的存在。
(二)债权人或债务人变更场合
债权让与或债务承担场合,对于本非缔结双务合同当事人的第三人,同时履行抗辩权也可继续存在,这是由于债权的同一性并未丧失。在合同上地位的让与、继承、公司合并的场合,由于并未损及债权债务的同一性,所以也应�
二、没有双务合同的对立性却有对价的关联性场合
(一)双务合同无效、被撤销或解除时双方的清理关系
在合同无效、被撤销或解除场合,会发生复归的物权变动关系,依《合同法》第五十八条及第九十七条的规定,会发生财产返还义务(包括所有物返还义务或恢复原状义务)、赔偿损失义务以及采取其他补救措施的义务(比如不当得利返还义务),此时虽然不存在双务合同关系,然在双方当事人分别履行各自的义务时,依据诚实信用原则以及公平原则,也应�
(二)附义务赠与中的负担义务与赠与义务
《合同法》第一百九十条规定:“赠与可以附义务。”“赠与附义务的,受赠人应当按照约定履行义务。”受赠人不履行赠与合同约定的义务的,赠与人可以撤销赠与。附义务的赠与应当如何履行,法律并没有进一步规定。在我国学说上,有的认为,赠与虽附有义务,也仍为一种赠与,仍属于单务无偿合同;赠与所附的义务或负担不是赠与的对价,赠与人不能以受赠人不履行义务或负担为抗辩。从比较法来看,《日本民法典》第五百五十三条规定:“关于附负担赠与,除本节规定外,适用关于双务契约的规定。”这意味着可以准用同时履行抗辩权的规定。笔者认为,在受赠人请求赠与人履行义务场合,如果赠与人没有依《合同法》第一百九十二条撤销赠与,就可以类推适用《合同法》第六十六条,赠与人可以基于同时履行抗辩权而拒绝给付赠与财产。
(三)向从给付义务的扩张
从给付义务,其发生或基于法律的直接规定,或基于交易习惯,或基于依诚实信用原则所作的合同解释,其目的均在于保障及促进满足债权人的给付权益,该类义务可由债权人诉求履行。从给付义务应否纳入双务合同履行上的牵连关系,虽有争论,但原则上应采肯定说,尤其是与合同目的的实现具有密切关系的从给付义务。同时还应就具体案件中双务合同的类型及当事人的利益状态依诚信原则加以确定。
三、既无双务的对立性又无对价的关联性的场合
(一)债务的清偿与受领证书、债权证书等的交付的关系
在清偿或者出现其他债务消灭事由的场合,清偿人可否以如未交付受领证书即不予清偿作为抗辩吗?清偿人如果没有受领证书,就很难举证证明其清偿,可能面临再次被要求清偿的危险,所以日本的判例和学说肯定上述抗辩权。就我国法而言,也应作相同解释。这样,债务清偿与受领证书的交付构成的同时履行抗辩,属于本来型的同时履行抗辩权的扩张。清偿人可否以若不返还债权证书即不清偿作为抗辩?对此应区别情形分别讨论。债权证书如果属于回收证券,例如票据等依其属性应该允许清偿人以此等债权证书尚未返还为由拒绝履行。除此之外,就普通债权债务关系而言,除非当事人特别约定了交换给付,解释上应作否定回答。因为清偿人根据受领证书即可避免再次被要求清偿的危险。加之债权人丢失债权证书的情形也可能发生,此时,如允许债务人行使同时履行抗辩权,债权人便永远得不到清偿了,与事理殊有不合;而不认有同时履行抗辩关系的成立,只要能够证明债之关系的存在,或者经相对人承认,就可以受领清偿,才符合现实需要。
(二)债务的清偿与担保权消灭